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
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又稱特發性直立性低血壓,是一種少見的特發性多系統變性病,以自主神經功能異常是其最具特征性的臨床特點。
- 目錄
-
1.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病原因有哪些
2.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
3.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有哪些典型癥狀
4.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應該如何預防
5.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
6.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病人的飲食宜忌
7.西醫治療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的常規方法
1.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病原因有哪些
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的病因不清,可能是原發于中樞神經或周圍自主神經系統的變性疾病,導致中樞或周圍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失調,脊髓胸段的側角神經元節前纖維變性,可導致直立性低血壓。大多病程進展緩慢,直立體位時出現頭暈、眩暈、暈厥、視物模糊、全身發力、發音模糊及共濟失調,臥位時血壓正常,站立時血壓下降20-40mmHg或更多,一般無心率改變和暈厥。
2.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
主要因暈厥引起的摔傷等并發癥。一旦發生體位性低血壓,立刻將病人抬放在空氣流通處,或將頭放低,松解衣領,適當保溫,病人一般很快蘇醒。嚴重時會發生暈厥。繼發性多見于脊髓疾病,急性傳染病或嚴重感染(如大葉性肺炎),內分泌紊亂,慢性營養不良或使用降壓藥、鎮靜藥之后。
3.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有哪些典型癥狀
自主神經功能異常是其最具特征性的臨床特點,還可有小腦共濟失調、帕金森綜合征、錐體束征和肌肉萎縮等。本病起病隱襲,大多病程進展緩慢,直立體位時出現頭暈、眩暈、暈厥、視物模糊、全身發力、發音模糊及共濟失調,臥位時血壓正常,站立時血壓下降20-40mmHg或更多,一般無心率改變和暈厥常見的先兆癥狀,如面色蒼白,冷汗、惡心等,早期癥狀較輕時,需直立相當長時間才能出現癥狀,病情加重后不能連續站立1-2小時,嚴重者直立立即出現暈厥,需長期臥床。可有其他自主神經功能損害,如直腸膀胱功能失調、便閉或頑固性腹瀉、尿失禁或尿潴留、陽痿、皮膚溫度異常、局部或全身無汗,以及頸交感神經麻痹癥狀。癥狀與體位改變無關。部分病人可出現進行性神經系統功能損害,如眼球震顫、構音困難,步態不穩、共濟失調、腱反射亢進、錐體束征、震顫及精神異常等。
4.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應該如何預防
平時注意適當體力勞動,給予高鹽及富含酪胺的飲食,培養積極開朗的性格,保證足夠的睡眠,老年及體質虛弱者,應避免長期臥床,做些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,以保持肌肉的張力及臟腑的功能正常,對擴張血管藥、鎮靜劑、利尿劑等應慎用。患者起床或站立時,動作應緩慢,重癥低血壓者須有人護理攙扶,以防暈倒,鼓勵和指導老年及慢性患者的康復鍛煉)指導患者的生活及飲食,有利于增強其體質。
5.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
1、起身站立或久站后反復發生暈厥。
2、測量臥位及直立位血壓:每分鐘1次,連續測定5-10分鐘;如果直立位收縮壓下降>30mmHg(舒張壓>10mmHg),并出現臨床癥狀者;無其它引起血壓下降的原因。
3、伴有陽萎、無汗、直腸膀胱功能障礙、錐體外系損害等。
6.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病人的飲食宜忌
1、葷素兼吃,合理搭配膳食,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,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。
2、如伴有紅細胞計數過低,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癥,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,鐵、銅、葉酸、維生素B12、維生素C等"造血原料"的食物,諸如豬肝、蛋黃、瘦肉、牛奶、魚蝦、貝類、大豆、豆腐、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。糾正貧血,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,改善大腦的供血量,提高血壓和消除血壓偏低引起的不良癥狀。
3、蓮子,桂圓,大棗,桑椹等果品,具有養心益血,健脾補腦之力,可常食用。
4、伴有食少納差者,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調味品,如姜,蔥,醋,醬,糖,胡椒,辣椒,啤酒,葡萄酒等。
5、與高血壓病相反,本病宜選擇適當的高鈉,高膽固醇飲食。氯化鈉(即食鹽)每日需攝足12-15克,含膽固醇多的腦,肝,蛋,奶油,魚卵,豬骨等食品,適量常吃,有利于提高血膽固醇濃度,增加動脈緊張度,使血壓上升。
7.西醫治療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的常規方法
一、一般治療
1、平臥抬高床頭20度。
2、穿彈力緊身衣褲和彈力長襪(減少直立時靜脈回流的瘀積)。
3、從床上坐起或下地時應緩慢,以減輕發作。
二、藥物治療逐漸加量至有效
1、a1—受體激動劑
鹽酸米多君(未多君):1.25mgpoBid->2.5mg.poBid->2.5mgpoTid。
2、9-a—氟氫可的松:0.1mgpoQd->0.1mgpoBid至不出現直立性低血壓減量。
三、食鹽治療
普通飲食另加食鹽:2-4gpotid。平均可提高直立血壓10-20mmHg